农村阅报长廊“建也速焉、衰也忽焉”并非个例,一些行政村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地方
阅报栏或阅报长廊难以“见报”,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村干部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够重视。有的干部以为,建立阅报栏就很不错了,农民有张“免费报纸”看看已经很好了,认识不到位,重视又不够,一些村级阅报栏也就逐渐走上了“萎缩”之路。二是负责贴挂报纸的责任人缺乏责任心。尽管贴挂报纸有一定的经济补贴,但由于具体责任人缺乏责任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天气有变不贴不挂,双休日、节假日不贴不挂,有事耽搁也不贴不挂,长此以往,阅报栏自然就成了“无报栏”。三是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村里建立阅报栏、阅报长廊,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遗憾的是,农村阅报栏、阅报长廊少有上级部门进行监督。上面不重视,下面没热情,久而久之,原本“好端端”“齐崭崭”的阅报栏也就渐渐地成了“明日黄花”。
农村阅报栏、阅报长廊是获取资讯最为经济最为便捷的“绿色通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窗口,是农民汲取精神营养的“特色餐厅”。多看报读报,对于开拓农民视野、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农民生活等都有着重大作用。相关责任部门应该改变理念、引起重视,创新机制方法,让农村阅报栏、阅报长廊发挥有效作用,不要让它沦为装样子的“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