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春市民郭先生致电新文化报热:“东盛大街上的经纬路公交站点,新建了两座仿古式的
公交候车亭,感觉很新颖。”
新文化记者来到了二道区东盛大街。从远处,记者就看到了两座亭子,约3米高,20米长,鲜艳的正红色,很引人注意。走进后仔细观察,每个亭子由6根红色的柱子支撑着亭顶,每根柱子的底部都有一个直径30cm的灰白色墩子。亭顶为黄色,亭顶内由五颜六色的花纹组成,整体形似古代皇宫的琉璃瓦房顶。由于地处东盛大街,路边不少市民在此公交候车亭处候车,有4路、80路、233路和301路公交车在此停靠。
“我家住这儿附近,我看施工大概有一个多月吧,最近才投入使用。这样的公交候车亭挺少见的,修成这样很有特色。”一位路过站亭的市民表示。
“这个公交候车亭有一种诗意感,在这里候车,感觉心情都变好了。”一位在此处候车的张女士告诉记者。
“感觉挺新颖的,这样的候车亭子,我还头一次见。要是能安上凳子就更好了。”另一位候车的市民说。
二道区文化体育局:为长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再添新名片
对此,长春市二道区文化体育局回应:红事会、德云社文化景观改造项目本着美化、亮化,着重体现街区文化的特点,以红事会为节点,延伸到周边的文化氛围改造,重点打造特色文化街区的原则,在建设理念上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曲艺文化、婚庆文化,在设计上通过中式牌楼、扇面灯、威风鼓等设计来重点突出和衬托传统文化。在建设小型文化步行街的基础上,建设了盛兴门临街牌坊为文化街区的形象标志,近一步烘托红事会、德云社曲艺文化氛围。步形街上建设与曲艺文化相关联的人物雕塑,进一步增加观赏性、趣味性;德云社周边两侧墙体上建设与曲艺文化和中华文化浑然一体充满文化内涵的文言景句,并将红事会门前公交站点和路边灯进行打造建设,注入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临东盛大街路边灯点缀成扇面形象建景观灯饰,扇面表面把中华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孔子、孟子、唐诗宋词注入临街景观内容打造;临近文化街区的公交站点也打造成具有中华传统内涵的停车亭。红事会、德云社文化街区建设,极大激发了街区文化活力,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打造了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近年来,二道区通过整合区内资源,启动长拖工业遗址的保护与改造,为长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再添新名片,成为长春乃至东北亚区域的文化旅游商业新地标。